秋风送爽,也送来了丰收的喜讯,又是一年丰收节。
广袤的田野里,处处是动人画卷——金黄的稻田,挺拔的玉米,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沉甸甸的丰收,写在大地上,映在乡亲们心里。
本次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田畴似锦,沃野生金。9月22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曲曲丰收的欢歌在乡村的田野上唱响,忙碌着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全面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统筹施策、强力攻坚,“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综合施策 全力保障粮食生产
金秋九月,高粱满仓。日前,在元氏县苏村乡齐范村元民合作社的万亩高粱基地里,一株株红彤彤的高粱在秋风的吹拂下随风摇曳。
该合作社通过托管的方式在齐范村和王村共种植冀酿2号和冀酿4号两个品种的高粱500余亩。种植实行统一管理、经营、收购和出售,种植、管理、收割,有效带动了100余人就业。
“高粱脱粒后,会运输到合作社用专业的设备对高粱进行烘干处理,确保其质量和口感,之后再进行打包装袋、仓储,销售。”合作社负责人贾语文告诉记者,高粱的整个生长周期需要精心呵护,因此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高粱品质。
乡党委书记张保鹏表示,今年苏村乡积极引入规模化高粱产业种植,未来将继续围绕打造优质高粱产业基地的目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断推动高粱产业种植规模,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更大力量。
藁城区南营镇马庄村的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
种植户李智勇走在自家的谷子地里,托起谷穗,查看长势,笑得合不拢嘴:“种谷子10年了,今年长势格外好。你看,这籽粒多饱满!”
为了让乡亲们增收致富,李智勇采用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加价收购的“五统一”运作模式,带领当地种植户、合作社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如今,已辐射带动附近10多个村种植谷子1万余亩。
仓廪实,天下安。我市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今年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小麦面积433.7万亩,较上年增加7.3万亩;亩产475公斤,同比增加5公斤;总产206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实现小麦面积、单产、总产“三连增”。全市夏播玉米446.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6.15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
凝心聚力 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在元氏县北正村的果园里,数千亩石榴喜获丰收,红彤彤的石榴映出果农的笑脸。
“今年我们这里的石榴获得大丰收,经销商和市民不断来我们这里收购和采摘,销量很好,老百姓很高兴。”合作社负责人陈军民介绍说。
元氏县石榴种植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早期种植石榴的技术比较落后,品种较老,当时的石榴颜色难看不说,个头还小,产量也低,每亩地一年的收成才几百元。在市林业局和县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引导下,该县不断培育出优质石榴新品种,并规模化发展,让石榴逐渐成为富民产业。
“1亩地可栽40棵石榴树,1斤以上的石榴分档论个卖,不足1斤的论斤卖,亩产在4000斤-5000斤。按现在的行情,每亩大约能卖2万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果园里的工作人员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元氏县从区域实际出发,抓住山区资源优势,努力把林果业发展成乡域经济的核心。通过“走出去观摩、请进来教学”的方法,帮助农民开阔眼界、转变思想,明确了现代种植新理念。此外,大力实施了“科技上山入园”工程,针对建园不规范、品种良莠不齐造成果品低质、低产、低效等问题,通过市林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牵线,聘请省农科院林业专家常年开展科技指导,不断提升林果种植效益。
同样,在赵县,25万亩梨园也迎来了丰收季。在梨农米春红的梨园,记者看到,梨树枝头挂满了金黄色的雪花梨。她说:“按照村里合作社的统一要求,我们在种植管理中少施肥,少浇水,少喷药,既保证了梨果的品质,又减轻了梨农的工作量,关键是价格还高,今年的收益预计要比往年翻两番。”
我市立足省会,瞄准京津等大城市消费市场,因地制宜推进粮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成了藁城区优质麦加工、宫米加工、栾城区粮食加工、赵县主粮主食加工等一批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叫响了“藁城藁优麦”“藁城宫面”“藁城宫米”地理标志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栾城同福集团、赵县纽康恩、元氏米莎贝尔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粮食源头入手将产业链向前延伸,实现“统一规划、订单生产”,打造百万亩优质粮源基地,推广优质品种,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共享粮行+存粮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既增加了收入,又大大激发了种粮积极性。
环境美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田野孕育丰收的希望,农业走出铿锵的步伐,那是一种不断丰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业结构更优、生产更绿色、质量更高,新型经营主体日渐壮大,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些构成了丰收节的深厚底蕴。我市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乡村正在实现全面提升,朝着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总体布局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赵县和壮家庭农场,远远就闻到一股果香味,农场主苏国辉积极响应赵县有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号召,由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向种植桃树,品种有猕猴桃、中油19、秋彤、映霜红等十几个品种,共计3000余株,桃园面积达50余亩。
质量决定销量。苏国辉为提高桃子的口感和品质,采用有机的蚯蚓粪肥取代传统的化肥,蚯蚓粪肥使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及微生物菌群,还能显著提高土壤活性。除此之外,还聘请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陈敬谊在果树管理关键时期来农场进行管理技术指导,在农业专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农场主的精心耕耘下,培育出来的桃子“个头大、甜度高、口感好”,桃园取得了较高收益。
该农场开拓了一条集种、养、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致富之路,成为以特色产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进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头兵”。
不仅是赵县,晋州市周头村葡萄种植园也迎来丰收,这里的葡萄藤架整齐排列,绿色的阳光玫瑰、紫色的巨峰、蓝黑色的夏黑……多个品种、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枝头。
据了解,周头村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不断优化葡萄品种,对葡萄种植新技术进行探索和应用,推进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多样化和规模化种植格局,提升了品质,打造了品牌。现在,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近万亩,涵盖阳光玫瑰、巨峰、夏黑、维多利亚、藤稔(乒乓球)等10余个品种,年产量4万吨,畅销北京、广州、浙江等30多个省市,已成为晋州市最大的葡萄产销基地。
近年来,我市围绕“一环两带”总体布局,以建设高效观光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景区等为抓手,加速农旅融合步伐,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高地。重点实施滹沱河沿线种植结构调整,滹沱河沿线13个特色产业示范片区建设初见成效。调整西部山区产业布局,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山地苹果等特色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今年滹沱河沿线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以中药材、油菜花、蔬菜、果品、花卉等为重点的22个特色农作物实验区建设已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完成油料作物32.5万亩,中药材种植15.3万亩。
整体推进 乡村建设行动效果明显
笔直整洁的乡村道路穿过错落有致的民居伸向远方;笑意盈盈的村民正在果林里、大棚内辛勤劳作;独具特色的游园广场上,老人们闲适地唠着家常……干净、靓丽、优美的“高颜值”村落阐释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浓墨重彩描绘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我市各县(市、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经验,立足本地特色,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按照一个乡镇打造一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一个村谋划一个兴农富民产业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方庭院,四季常青、花果飘香;一户人家,窗明几净、家风绵长。走进高邑县大夫庄村,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
“原来家门口的垃圾堆、柴草垛通过整治都不见了,现在村里各条道路平整通畅,游园里种上了花,风景格外美丽。”大夫庄村村民张景利喜滋滋地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
大夫庄村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内外兼修、标本兼治,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基层治理等方式,在促进村庄全方位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增进了民生福祉,呈现出一幅路畅人和村庄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村庄美了,生态好了,乡风文明了,生活也更加有滋味了。” 在赵县何庄村,村民张英彩说起村里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村里废弃的老房子比较多,不好看,也不安全。借着这次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契机,村里也加大力度清拆破旧废弃房屋、残垣断壁。”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改造提升户厕4.71万座,公厕修缮98座,恢复重建粪污处理站17座,创建美丽庭院4.24万户,精品庭院1.23万户。按照“分区包片、各司其职、分级管理、全域覆盖”原则,建立网格管理体系,全面开展了整治专项行动,完成141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集中清运垃圾162.9万立方米。持续推进滹沱河沿岸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推荐元氏县龙山龙湖龙河示范区、正定县滹沱河沿岸和美乡村重点片区为2025年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推荐灵寿县和美乡村精品线路为2025年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线路。(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杜倩倩)